成语歇后语大全

共 3556 个歇后语

成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从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具有简短、幽默、富有形象的特点,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起到引子的作用,有时类似于谜面;而后半部分则充当后衬,有时像谜底,起到点题的作用。在特定的语境下,通常只需说出前半部分,人们就能理解或猜测出它的含义,因此得名"歇后语"。 这一语言艺术源自中华文明久远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精炼,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歇后语不仅以幽默引人,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民族的风俗传统,是一种品味生活、领悟智慧的方式。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歇后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趣而深刻的交流方式。

走廊上开铺 —— 不留余地

木头人生疮 —— 不痛不痒

灯草打老牛 —— 不痛不痒

好人坐班房 —— 不白之冤

并列第一 —— 不相上下

泥做的菩萨 —— 不省人事

错把洋芋当天麻 —— 不知好歹

狗咬屙屎的 —— 不知好歹

鸭子听雷 —— 不知所云

见虎的娘儿堵窗眼 —— 不知所措

气球上天 —— 不翼而飞

火箭上天 —— 不翼而飞

孙膑坐汽车 —— 不胫而走

一脚踩进泥沼里 —— 不能自拔

老牛掉进深泥潭 —— 不能自拔

哑巴打手势 —— 不言而喻

耗子啃菩萨 —— 不识大体

木偶人坐轿子 —— 不识抬举

丑丫头坐轿 —— 不识抬举

坐轿跌跤 —— 不识抬举

坐花轿哭丧 —— 不识抬举

十二月送蒲扇 —— 不识时务

三伏天借扇子 —— 不识时务

腊月买纸扇 —— 不识时务

磁石遇铁 —— 不谋而合

猫脊上坐人 —— 不足为奇

此地上跳到炕上 —— 不足为奇

往瘸子腿上踢 —— 不近人情

孟姜女寻夫 —— 不远千里

蜗牛赴宴 —— 不速之客

乘车来的人 —— 不速之客

聋子见哑巴 —— 不闻不问

瞎子捉迷藏 —— 捕风捉影

飞机上张网 —— 捕风捉影

狗咬旋风 —— 捕风捉影

顺脚印子走路 —— 步人后尘

老子哭儿 —— 惨不忍睹

火鸡躲猎人 —— 藏头露尾

狗戴箩筐 —— 藏头露尾

魏武挥鞭 —— 操之过急

曹操杀蔡瑁 —— 操之过急

苻坚望见八公山 —— 草木皆兵

曹操举着望远镜 —— 草草了事

独眼龙看书 —— 侧目而视

出水的荷花 —— 参差不齐

蜻蜓闯上蜘蛛网 —— 插翅难飞

吃人的东西坐大殿 —— 豺狼当道

叫化子打哈拉巴 —— 畅所欲言

特快列车过隧道 —— 长驱直入

水牛长毛 —— 彻头彻尾

打瞌睡的捡了个枕头 —— 称心如意

强盗救火 —— 趁火打劫

房子着了抢东西 —— 趁火打劫

老舅舅拉破二胡 —— 陈词滥调

演古戏打破锣 —— 陈词滥调

烂汽车过朽桥 —— 乘人之危

公共汽车翻沟里 —— 乘人之危

大海里行船 —— 乘风破浪

船头上看报 —— 乘风破浪

化妆店里的买卖 —— 成人之美

红娘牵线 —— 成人之美

开春的兔子 —— 成群结队

叩头拜把子 —— 称兄道弟

关门起年号 —— 称王称霸

河刀喷水 —— 嗤之以鼻

河马喷水 —— 嗤之以鼻

玉匣记当枕头 —— 痴人说梦

小虫吞大象 —— 痴心妄想

鸡蛋上刮毛 —— 痴心妄想

做梦吃仙桃 —— 痴心妄想

癞蛤蟆吞月亮 —— 痴心妄想

练武术的不拿刀枪 —— 赤手空拳

三国演义的许褚 —— 赤膊上阵

打架脱衣服 —— 赤膊上阵

聋子打铃 —— 充耳不闻

对牛弹琴 —— 充耳不闻

聋子戴耳机 —— 充耳不闻

铅弹子打人 —— 冲口而出

战场上的英雄 —— 冲锋陷阵

败将收残兵 —— 重整旗鼓

拨开云雾见青天 —— 重见天日

贪官醉酒 —— 丑态百出

爬上宝塔尖迈步 —— 出人头地

谷子地里长高粱 —— 出人头地

壁虎捕食 —— 出其不意

孔夫子讲演 —— 出口成章

讲演团的团长 —— 出口成章

诸葛亮用兵 —— 出奇制胜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出尔反尔

躲鬼躲进城隍庙 —— 出生入死

鬼门关止步 —— 出生入死

鸡群里的鸭 —— 出类拔萃

谷子地里长棵高粱 —— 出类拔萃

花园中的牡丹 —— 出类拔萃

盐井不出卤水 —— 出言不逊

诸葛亮别隆中 —— 初出茅庐

月下花前散步 —— 触景生情

斩草除根 —— 除恶务尽

长江的水 —— 川流不息

月下老儿绣鸳鸯 —— 穿针引线